ES2020手持電子聽診器

穿隔離衣可直接聽診呼吸音、呼吸音外接揚聲器可直接播音、可隨意切換心音/胸音模式

ES2020簡介

  • 改善現有傳統聽診器及電子聽診器在全套隔離衣之下無法使用的窘境
  • 在隔離衣防護之下讓醫護人員清楚聽到病患呼吸、心臟、腸胃等聲音
  • 避免醫療人員診治感染性肺炎病人時的感染暴露與風險,同時滿足使用聽診器診治需求(插管聽診確認、呼吸衰竭嚴重確認、心臟,腸胃狀況即時確認等)
  • 數據化聲音可以連接AI辨識與管理平台,遠距掌握病患健康聲音與疾病變化
  • ES-2020 產品特徵
  • ES-2020 場域介紹
  • ES-2020 影片介紹

|手持聽診器可外接揚聲器進行播音

|自由調整適當之音量播放

|依成人或小兒更換適合之聽診頭

|藍芽連線進行遠距聽診

|隨時切換心音/胸音聽診模式

|於封閉隔離衣外,聽診仍可即時且清楚

|讓病患聽到自身之心胸音,給予正向回饋

|藉由外接揚聲器提升心胸音之臨床教學效果

新冠病毒全球疫情(COVID-19 pandemic)自爆發至今在全球已有超過8000 萬人被感染,死亡人數超過180 萬。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人常會併發肺炎導致低血氧而須入住加護病房,而這類病人通常會很快地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平常非新冠病毒肺炎重症病人可藉由經常地聽診及早發現病人肺炎惡化,並據以調整治療及追蹤治療成效,因為新冠肺炎的高傳染性,臨床照護人員須穿著高階防護裝備在負壓隔離加護病房照顧確診重症病人,故於操作傳統聽診器監測病患呼吸音上有其限制,很有可能導致新冠肺炎重症病人在病情快速惡化時未能被及早診療。若欲實施傳統聽診行為,則臨床照護人員將須直接

接觸確診病患並暴露於高感染風險之中。倘若不幸造成臨床照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且因處於潛伏期而繼續接觸其他未確診病人,將造成嚴重之院內交叉感染,使疫情擴大。世界衛生組織(WHO)主席譚德塞也提到:必須在保護醫療照護人員的健康為前提之下,才能有效進行健康促進或疾病預防,否則沒有任何國家、醫院或臨床醫療照護人員可以提供他們的病人完善的醫療支持系統。

 

呼吸音聽診在照顧重症病人的重要性,整理如下: 執行氣管內管插管後即時確認位置是否正確,避免食道插管和單肺通氣等危險狀況;以呼吸器支持治療時,監聽病人的肺否有痰音、喘鳴音、囉音或肋膜摩擦音等,及早發現肺塌陷、肺炎、肺水腫等問題;在拔除氣管內管後,追蹤病人的肺是否有哮鳴音、喘鳴音或異常呼吸音,及早發現上呼吸道狹窄、氣喘或下呼吸道狹窄及肺塌陷等問題;休克復甦治療時,檢查病人的肺是否有囉音來避免肺水腫。雖有專家建議使用超音波、吐氣末二氧化碳監測、x 光和電腦斷層取代傳統聽診器,但仍會遇到下列問題,例如:儀器設備可及性、人員訓練、耗費時間等待結果、

耗費人力資源進行儀器清潔及消毒、運送病人過程中的感染散播風險和病人安全議題,增加醫療成本和增加臨床照護人員被感染風險等。因此單通道手持聽診器運用在照護重症病人具有其臨床重要性和急迫性。

在穿著全身防護裝備的狀況下,幾乎不可能對病人實施傳統的聽診行為,而聽診結果又是協助醫療人員診斷呼吸症狀之重要參考依據。為了解決傳統聽診器無法在穿著隔離服的情況下正確提供客觀的聽診資訊和預防及診治COVID-19,且國內尚無適當之輔助診斷器材,科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手持聽診器能夠以外接的揚聲器來播放呼吸音,除了避免臨床照護人員暴露於感染風險中,降低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可以藉由揚聲器播放病人之呼吸音來讓現場臨床照護人員即使在穿著隔離衣的情況下仍能判斷病人狀況是否惡化或改善,是關鍵的呼吸徵狀診療裝置以及個人防護裝備。此手持聽診器可因應當前

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促進醫療照護系統品質及臨床照護人員之共識。

目前已由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林口⾧庚醫院、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等多家醫學中心提出直接需求,總數達30 台(相關名單如附件),台灣總體需求量,根據空氣隔離病房與重症加護病房感染控制隔離準則說明,每床病床需㇐台獨立的聽診器 COVID-19 專責病床台灣總體數量為1711 床、急(門)診以及篩檢站、隔離檢疫站等輪班使用的情況下約需 1200 站點;藉此估計台灣總體需求量約為3000 台手持聽診器外接揚聲器的組合作為個人防護裝備來分配給第㇐線的醫療同仁使用,近期又有醫療人員染疫情況發生,當下需求已經刻不容緩。

ES-2020產品影片

ES-2020實際聲音

ES-2020用於武漢肺炎